今天是打假“3·15”,在没有“3·15”的文物伪古代,人们对产品质量的古人保护同样严格。在南京市博物总馆,何防就有不少文物展现了古人是打假如何“打假”防伪,保障商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文物伪。
打击“缺斤短两”自古以来就是古人大家关注的重点。《秦律十八种》记载,何防“为器同物者,打假其大小短长广亦必等。文物伪”“有买及买(卖)殴也,古人各婴其贾。何防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打假勿婴。文物伪”秦统一六国后,古人将统一度量衡推行到全国,大家的买卖交换开始有了统一的标准,而且要求单价一个小钱以上的物品都需标明价格。在南京市博物总馆就收藏有战国时代六枚一套的环形铜砝码。专家介绍,在古代砝码又被称为“铜环权”,它专为与天平配合使用而设计,说明当时已具备了十分精确的测量标准。
“商标”是用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是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参考。中国古代的铜镜上就出现了各类“商标”。南京江宁区博物馆馆藏的“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铭文铜镜就是一个典型。这面铜镜六出葵花形,小圆钮,素缘。铭文中的“照子”即镜子。宋代为避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名讳,改镜子为照子。这面铜镜说明是湖州当地“石家”出品。这种标有私家姓氏和店铺所在地的做法,不仅说明宋代湖州是生产铜镜的产地之一,也说明宋代铜镜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
《礼记》有云,“物勒工名,以考其诚。”这一制度要求工匠在器物上刻写姓名、籍贯等信息,既体现工匠对质量的承诺,也便于官方对产品质量溯源追责。从秦代的青铜戈到南京的明城砖,这些都是古代器物上“物勒工名”的典型案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12月7日至9日,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先后3次通报白壳鸡蛋、酱香驴肉、生姜等3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和风险控制情况。五润厦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配送分公司受到行政警告处罚 ...
鹤山龙口镇青文村:“生态自治”打造宜居乡村新样板_南方+_南方plus从“垃圾村”到卫生示范村,江门鹤山市龙口镇青文村创新性开展“生态自治”工作,充分利用本村资源,以党群携手共治为特色,成功摸索出一条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记者李青山)4月13日,记者从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佛山市2021年全年共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件418件,罚没金额308.75万元。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保护消费者合 ...
东西南北中,“三博会”为何攒局在广东_南方+_南方plus2025年4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与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2025食博 ...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市场监管先锋号在行动”——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保供。4月12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从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按照 ...
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记者施本允)近年来,“直播+电商”的购物方式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进行下单购物,直播数据流量更是成为影响直播带货的关键指标。一些商家经常会组织各类促销抽奖活动以便 ...